蒋心焕教授大学一毕业就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,参加了山东师范学院五卷本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(1960年代初内部出版)的撰写。
20世纪80年代,从田仲济、孙昌熙主编的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(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),到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编著的《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》(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),再到朱德发、蒋心焕、陈振国主编的《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》(明天出版社1989年出版),他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不断创新和深化的全过程,并从主力作者上升到学术组织者。 这期间,他还是国内第一部《中国现代小说史》(田仲济、孙昌熙主编,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)的四位作者之一。 1980—1990年代,蒋心焕教授对中国小说理论从古代向现代转型、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和现代散文等课题的研究,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,其代表性论文后收入《蒋心焕自选集》(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)。 他在退休后主编的《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史》(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)是其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考的代表性成果,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。
蒋心焕教授去世后,学界以不同方式表示了哀悼和慰问。
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唁电中写道:“蒋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学科的资深学者,在鲁迅研究、茅盾研究和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等领域成就卓著。
多年来,蒋先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,为后辈学人做出表率。 蒋先生多次到我院参与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,其长者之风和对学术的虔敬之情犹历历在目。 先生对我院工作的支持,我们将永远铭记!蒋先生的逝世是学界和教育界的一大损失。 ”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发来唁电,高度评价了其道德文章:“蒋心焕先生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,深得学界同仁的广泛爱戴,蒋先生的离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巨大损失。
先生道德文章,堪称学界楷模,人格风范,更为学界仰慕。
”青岛大学文学院在唁电中特别指出,“蒋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小说研究,著述等身,成就卓著,为山东和全国现代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;先生诲人不倦、桃李满天,哺育了一代代后学,为山东和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。 ”青岛大学刘增人教授撰写挽联:“尊师重教俯仰无愧蒋师大可放心远行,天堂遥远星云渺茫恳望尊师一路走好。
”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魏建和翟德耀分别撰写挽联:“敬老师敬学术不敬功名利禄谱写人生佳话,爱学生爱教育只爱道德文章哺育桃李满园。
”“学高为师探幽发微文章立言著述重创新,身正成范春风化雨道德育人桃李满天下。 ”(张九龙)(责编:刘颖婕、邢曼华)。